
15日凌晨,夜深人静下的北京清寒刺骨,国贸新地标“中国尊”南侧的工地却热火朝天,在CBD核心区六工区施工现场,基建设备轰鸣。
100多公里外的雄安新区工地上,塔吊林立灯火通明,诸多履带起重机、混凝土泵车和挖掘机,正忙碌作业。
千里之外的湘江之畔,三一重工“18号厂房”的大屏幕上,实时滚动着遍布全国40多万台挖掘机、吊装设备、混凝土机械等设备的大数据,设备每挥动一铲、移动一步都有迹可查。
借助工程机械车联网系统,海量工程机械的应用数据,从万千施工现场“流淌”到三一重工,每台设备的定位、型号、开机时长等数据一目了然,一张实时反映中国经济活力的指数地图跃然屏上。
这,便是三一重工创立的“挖掘机指数”,一个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参照。
“从机械传回的实时数据来看,下半年挖掘机、起重机、混凝土搅拌站的‘上班时长’超越去年同期。”三一重工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负责人贺东东说,“挖掘机指数”不仅反映经济活力,还清晰展现中国基建的火热图景。